最近 1v1 也和同事们聊了一下长期目标的问题,听播客也有一些收获。
不如总结成一篇文章,知行合一,刚好也借着年初,不妨多立 Flag。
新年伊始,Blogger 们都在做往年的复盘和对新年的展望。
不才比较懈怠,吃喝玩乐了一年,反焦虑是我去年的关键词。
说焦虑吧,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,谁还没有两三件烦心事呢。
由于今年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,以往的行为模式得到了改变,我开始听播客了。
在知行小酒馆和也谈钱的一期播客中,我听到这样一句话:
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
我为什么而焦虑呢?
羸弱的身体。我常常因为对医学知识涉猎甚多又一知半解,而对自己身体的运转状态提出质疑。当大夫为各个器官平反之后,我还怀疑是不是大夫检查的不够仔细。
看到少楠写的一段话,深以为然
以前觉得治病,那得是恢复到正常状态
现在理解了,能缓解疼痛,控制不再变差,也已经很不错。
且随着年龄渐长,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。
都说久病成医,没错,我现在已经对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得心应手了。
无非就是身体个别地方不舒服嘛,该请假看病就请假看病,不要对人类科技抱有太多的希望,绝大部分时候,检查结果啥也看不出来,回家挺两天,该吃吃该喝喝,没准自己就好了。
不要小瞧人体的自愈能力,不要杞人忧天。
保险买好,剩下看命。
就像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中说的:
看清自己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
这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做了,我们做不到让事情发生,但可以打造让事情发生的环境。
不是弱不禁风嘛,锻炼起来,跑步,羽毛球,游泳,滑雪,换着花样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。
令人欣慰的是,今年 3 公里慢跑的成绩突破了个人记录,虽然依旧菜的抠脚,但对比两年前刚开始跑步的时候,已经是截然不同的身体状态了。
另外一大烦恼的来源是工作。
00 后整治职场的爽文看看就算了。中年人还是很爱惜自己的工作的。
不被 DDL 赶着加班的时候,我也挺喜欢我的工作。
里面个个都是人才,说话又好听,我超喜欢里面的!
找了半天实在没找到出处,工作就像毒品。
有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,我的思绪在夜空中挥舞。
如果我被老师当众批评的时候血气上涌还手了,
如果我没有选择来北京,
如果我入职了那家现在还在大小周的公司,
那些人生的十字路口,如果我做了不一样的选择,今天还会一样吗?
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,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。
但这样好吗?
过于依赖工作的时候,就会被工作拿捏。
这给我带来很多烦恼。
你看,当焦虑被具体的写出来的时候,就能发现,多大点事啊。
有吃有穿,父母康健,太太不是全职家庭主妇,孩子没有上国际学校,没有背上巨额房贷。
返贫三件套一样都没粘,你说这是炫耀都有人信。
现在,可以谈谈我的长期目标了。
长期目标不是停留在口头的一个口号,它需要花时间思考,细化,一步一步执行,最终才能达成。
《当下的力量》提到
心理上的恐惧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,而非当下发生的事件
当下的事件可以应付,而未来的事件无法应付,焦虑就会与你相伴
既然未来的事件无法应付,那我能做的事情就很明确了。专注当下,以支援未来的自己。
我希望能给自己主动选择的权利,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这就不得不提到近些年很火的一个概念:FIRE (Financial Freedom,Retire Early)
中文翻译叫 财务自由
财富自由。看起来很空洞,但这个目标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有钱就行了。如果这么想,那么有多少钱就足够了呢?
为了让这个略显空洞的目标变的切合实际一些,不妨细化一下这个概念。
财富自由是一种状态,重点在于自由而不是财富。
我期望达到的状态是持续性的收入大于支出,让自己的资产不断增加。以达到改善生活和抵抗通胀的作用。
这种状态可以让我凭喜好来做出选择,而不是看人脸色,溜须拍马,被迫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。
这种状态可以让我生活的更加舒适,不用为生存问题焦虑。
这种状态可以让我体面的生活,不用纠结柴米油盐能省几分几毛,不用起个大早就为了超市打折促销鸡蛋。
这种状态也不意味着我能用一块钱解决的事情非要花五块钱解决。它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,不吝啬花钱取悦自己,也不会花天酒地纸醉金迷。
所以除了工资收入之外,我还需要建立第二收入来源。谓之开源。
所以保险配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,避免因病返贫。谓之节流。
所以要修身养性,不冲动, 不攀比,乐于助人,积极向上。谓之天真浪漫。
所以不是我全都要,而是我满足了。谓之小富即安。
如果要换一种说法,我觉得可以叫做可持续生活,细水长流。
控制欲望,细水长流,财富自由也是一样。不是想要的都拿到手才叫自由。知道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,才是自由。
那么财富自由之后呢?
时间自由是财富带来的最大红利,金钱就是用来购买时间自由的。衡量人生幸福感的并不是金钱,也不是时间,而是这些时间是怎么使用的。
这里需要提一下时间贫困的概念。
时间贫困是每天被迫忙碌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的一种感受。
时间贫困是一种主观感受。如果必要支出时间花费在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,满足感,即使可支配时间不够两小时,也会感到十分充实。
所以我的长期目标细化之后,就变成这样:
通过控制欲望,开源节流的方式,寻求心灵上的安定平和,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,好好享受这个世界。
找准方向之后,还需要一个度量衡来帮助自己定位当前目标的实现进度。
眼看这进度一点点前进的时候,会更有信心和动力继续朝着目标的方向努力。
我从也谈钱那里学到一个很好的度量方式
用被动收入来支付生活,用主动收入来积累财富,进行改善。
举例来解释一下
假设说我对衣服没有太多的需求。每年买衣服的钱 1000 块就够了。
那当我的被动收入达到每年 1000,我就实现了衣服自由。
乐观一点,按照年化 10% 来计算。只需要一万块哦。
接下来是吃饭,吃上我还是愿意花钱的,目前预算每月 3000,每年就是 36000,要么我就攒到 36 万,要么我就略微控制一下下馆子的频率,自己在家多学学厨艺。吃饭自由就达成了。俗称饿不死。
那住呢?房租丰俭由己,假设每月 4000 房租,那 48 万即可实现住房自由。
出行方面,公交地铁每月 300,3.6 万即可实现全城自由行。
综合起来,我们就可以有以下这些成就可以达成。
- 穿衣自由 10K
- 出行自由 36K
- 穿衣和出行自由 46K
- 吃饭自由 360K
- 吃穿自由 370K
- 居住自由 480K
- 等等等可以自由组合,怎么开心怎么来。
你当然可以说我的想法太理想了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,自由的路上没有定数。
未来无法预测,人的想法一直在变,及时调整自己的风向标和度量衡就好了。
当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地图,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坚定的。
至于开源节流更实际的执行方案,那是另外的话题了,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。
借用孟岩的话
未来无人知晓。
种下种子,促进因缘,放下执着,等待事情发生。
如果你想问我现在达成哪个阶段了,我奉劝你别太过份。